导电油墨

联系我们

深圳市兴华硅胶材料有限公司
网  址:www.szxinghua.net
联系人:晏东华
手  机:13631503579
电  话:0755--89569629
传  真:0755--89569629
邮  箱:13631503579@163.com
地  址:深圳市龙岗区爱联台中工业区

上色油墨的调配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上色油墨的调配

发布日期:2013-09-24 05:05 来源:http://www.szxinghua.net 点击:

  包装印刷所要求的色彩、印刷适性,比较复杂,油墨厂生产出来的上色油墨是有限的,性能大体相同的几种油墨。其粘度适中,稠度较大(较浓厚),不能完全适应印刷工艺的需要,因此,在印刷中,必须加入一定的辅助材料,使其能适应印刷的各种要求。
  在调配墨色中,要注意调配的色相种类越多,则其亮度越差的原理,这意味着黑色的成分多了,所呈现的上色就不纯。
  一、三原色的变化规律
  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通过二原色的不同比例混合而得到。油墨的颜色,同样也遵循这个规律。
  采用三原色油墨调配各种色彩的规律:
  1、三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调配后,成为(近似)黑色。
  2、三原色油墨不同比例的混合调配,便成为各种不同色相的间色或者复色(其色相趋向于原色比例大的原色色相)。
  3、在任何颜色的油墨中,加入黑色后,其色相更为深暗,加入白色油墨后,其色相更为明亮。
  4、两种原色墨等量混合调配后,便成为标准间色。
  5、三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调配后,再加入不同比例的白墨,便成为各种不同色阶的浅灰色墨。
  6、两种原色墨以不同比例混合调配后,便成为各种不同色相的间色(其色相趋向于原色比例大的原色色相)。
  以上用原色油墨调配成各种颜色,是根据三原色的减色法理论得出的。其中谈到三原色等量相混合调配后,得到近似黑色的油墨,而不是纯黑。从理论上讲,应该是纯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各种原色油墨不可能是绝对的标准三原色,且它的着色力、遮盖力以及体积或重量都不相等,因此其结果就略有误差,故只能得到近似黑色。
  二、色彩的重置
  色彩的重置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先后重叠地涂在一起,从它的相互关系中,构成一种共同的色彩性质。一般应用重置的色彩以透明色为多数。将各该单色涂在白纸上,色层越薄,其明亮度就越强,产生下列现象:黄色越薄接近黄绿的感觉;橙色越薄接近黄的感觉;红色越薄接近橙的感觉;暗红色越薄接近红的感觉;青色越薄接近绿的感觉;紫色越薄接近篮的感觉;暗紫色越薄接近紫的感觉。
  以上色彩的重置情况,也符合光谱色带顺序的规律,一般上色的用色,应用色彩重置的方法为多。
  三、色彩的并置
  色彩的并置就是把一种色彩与另一种色彩邻近在一起,从它们的相互对照的相关性作用中,增强或减弱它们的固有性质,形成一种新的色彩感觉。
  红与绿并置,红更红,绿更鲜明;
  篮与篮并置,篮更篮,橙更鲜明;
  黄与紫并置,黄更黄,紫更鲜明;
  红与黄并置,红倾向于紫色,黄倾向于绿色;
  红与青并置,红倾向于橙色,青倾向于绿色;
  黄与篮并置,黄倾向于橙色,篮倾向于紫色;
  红与橙并置,红倾向于紫色,橙倾向于黄色;
  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色,紫倾向于篮色;
  黄与绿并置,黄倾向于橙色,绿倾向于蓝色;
  黄与橙并置,黄倾向于绿色,橙倾向于黄色;
  篮与绿并置,篮倾向于绿色,绿倾向于红色;
  篮与紫并置,篮倾向于青色,紫倾向于红色;
  橙与绿并置,橙倾向于红色,绿倾向于青色;
  橙与紫并置,橙倾向于黄色,紫倾向于蓝色;
  绿与紫并置,绿倾向于黄色,紫倾向于红色;
  黑与黄并置,黑有紫味,黄更鲜明;
  黑与篮并置,黑有橙味,篮鲜明;
  红橙与黄橙并置,红橙倾向于红色,黄橙倾向于黄色;
  黄绿与篮绿并置,黄绿倾向于黄色,篮绿倾向于篮色;
  红紫与篮紫并置,红紫倾向于红色,篮紫倾向于蓝色;
  黑与红并置,黑有绿味,红鲜明的倾向于橙色;
  黑与橙并置,黑有篮味,橙鲜明而倾向于黄色;
  黑与绿并置,黑有红味,绿鲜明;
  黑与紫并置,黑有黄味,紫鲜明;
  白与红并置,白有绿味,红倾向于红灰色;
  白与橙并置,白有篮味,橙倾向于橙灰色;
  白与绿并置,白有红味,绿倾向于绿灰色;
  白与黄并置,白有紫味,黄倾向于黄褐色;
  白与篮并置,白有橙味,篮倾向于篮灰色;
  白与紫并置,白有黄味,紫倾向于紫灰色。
  所有这些都是外界给于人的眼睛网膜视神经错觉的缘故,我们了解这些色彩变化的规律,才能在设色中适当的运用,达到画面的谐调和全体统一的效果。
  四、上色油墨的辅助材料
  常用的辅助材料有:调墨油、燥油、冲淡剂、亮光色浆、硅油混合油、去粘剂、止干油等,它的结构是和油墨相适应的。
  调墨油:印刷用的调墨油分0~6,常用的为0号油与6号油。0号油用来改变油墨的流动性及粘度,6号油用来增大油墨的流动度。
  0号油具有很大的粘度,当油墨粘度不足引起花版或出现浮墨等情况时,可在油墨中加入适量的0号调墨油。使用时必将0号油调松,使其均匀的分布于油墨中。
  现代的调墨油系列用合成树脂、干性植物油及高沸点煤油炼制而成。
  燥油:印刷用的燥油有红燥油和白燥油两种,作用是促进油墨的干燥速度,同时可减少油墨在纸张上的渗透,提高印迹光泽。
  亮光浆:是以树脂油与干性油墨物质混合炼制而成,具有黄褐色的透明胶状物。它所冲淡的油墨墨色无很大的变化,而且干燥快、结膜光亮。亮光浆的粘度较高,塑性较差,因而使用前要做适当的调整。亮光浆在实际印刷中不仅作为冲淡剂使用,也可作罩光油作用。它的成份是:2116树脂、桐油、双漂亚油、白蜂蜡、硬脂酸铝、高沸点煤油、萘酸钴。
  红燥油主要由萘算钴组成,催干作用很强,是以表面氧化结膜为主,带有红的色泽,一般在红墨或较深色的墨中加入。
  冲淡剂:冲淡剂是使油墨的色相变淡,但不影响油墨的稠度、粘度和流动性。
  白燥油系由钴、锰、铅的金属盐类混合组成,俗称混合燥油,具有全面催干的作用,其作用不及红燥油强烈,但催干效果较好。呈灰白色,加入量过多灰冲淡油墨的色泽。
  印刷用油墨除有最基本的三原色以外,还有多种复色油墨和多种淡色墨,如淡红、淡篮、淡黄等。但是,在实际用中,这些淡色还不能满足需要,还需利用冲淡剂,配制出所需的各种不同程度的淡色墨。冲淡材料有白油、白墨、透明冲淡墨等各种。冲淡剂的特点是把它加入到任何颜色的油墨中,只起一种冲淡油墨色相的作用。
  硅油混合剂:是一种常用的有稀释作用又有防粘作用的混合溶剂——硅油溶剂。在油墨中添加这种溶剂,可以使油墨的粘度和浓度降低,利于印刷。硅油溶剂中的硅油在转移到承印物上之后,会使印迹表面生成一层薄薄的硅油膜,硅油膜不但可以保护印迹,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粘作用。硅油溶剂的成份使:香蕉水、二甲苯、松节油、281硅油。
  防粘剂:是由玉米粉、水和调墨油及少量的乳化剂与防腐剂等组成的糊状物。是一种油包水的体系,在整个印品复制过程中仅起暂时的桥梁作用,即当加有防粘剂的油墨转移到纸面上以后,轻质的玉米粉与胶液会浮在印迹的表面,以此阻止下面的油墨与上一张印品接触,来达到防粘目的。使用时要现使现配,用量控制在4%以下,用量过大会影响墨色和上色图纹的层次以及印刷性能。
  止干油:为了防止油墨的快干弊病,要适当添加一些抗氧化剂。抗氧化剂都具有阻聚能力,能有效地阻止油墨快干。常用的抗氧化剂有对苯二酚、邻苯而酚、α-萘酚及β-萘酚等。这些抗氧化剂使用时要与亚麻仁油混合,以增加抗氧化剂的阻干效果。各种氧化剂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在一起使用,混合使用的效果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令人满意。抗氧化剂的用量控制在0.5%以下为宜。
  五、上色油墨的色相偏向比较
  通常用“偏什么色”或“带什么色”等术语来说明色相的偏向,例如对黄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带红相还是带篮相(或叫带绿相)对红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带黄相还是带篮相(也叫带紫相);对蓝色油墨,则要善于鉴别它带红相还是带绿相(或叫带黄相)。我们已经知道蓝色与黄色混合成绿色,但如果所用蓝色过分带红相,或者黄色过分带红相(即深中黄或深黄),那未混合起来的绿色就要偏暗,有点象老树叶的颜色,这是因为实际上等于蓝色和黄色里加入了红色。
  六、间色和复色的调配
  间色,是由两种原色油墨混合调配而成的,也就是二次色。
  根据两种原色的不同比例调配,可以得到很多间色:
  复色,它是三种原色油墨相混和调配而成的,也就是三次色。
  同样,根据三种原色的不同比例混和,可以得到很多种类的复色。
  七、对色稿的分析
  分析色稿首先要掌握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三原色(红、黄、篮)是调配一切墨色的基础色。用三原色的原理来分析一切颜色,任何复杂的颜色都能很快地调配出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使用三原色墨要调配出无数中颜色来还是不够的,因为制造油墨的颜料不是十分标准的,而且每次制出的油墨在颜色上总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实际应用上还必须采用深黄、中黄、淡黄、深篮、射光篮、深红、金红、桔红、淡红、绿、黑等十多种油墨才能满足使用。油墨的种类虽多,但除了三原色墨外,其他颜色都是用来补充三原色的不足的,不管多么复杂的颜色,不管如何变化,总超不出三原色的范围,在调配油墨时,只要掌握住这个原则,调配墨色的问题就基本上可以解决,这是一项工艺技术。
  八、调墨的基本工作
  调墨的基本工作有四个方面:
  调节油墨的适印性:根据印刷的需要,利用干燥剂、调墨油、冲淡剂等来调整油墨的干燥速度、粘稠度、流动度等性能,以适应各种产品印刷的需要。
  调配上色油墨:为适应特种印刷需要,也要进行调 墨。如印金、印银、印铝箔纸、印透明纸的油墨调配。还要预防第二色套印不上,在第二色中加入适当的树脂油或硅油混合油等,以加强油墨的光泽及适印性。
  剩墨的利用:由于纸张性质的不同,用墨量的大小不一,因此一般均有剩墨,这些剩墨如果处理得当,仍可作为配色用墨使用。
  调墨工作,特别是上色印刷的调墨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又重要的工作,调墨的质量,往往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分析了原稿的色相后,就可以着手调配墨色。在调墨色时,根据分析出的色相决定需要那几种油墨,例如调配绿色,用黄和篮混合。如果色稿的绿色偏黄色,则调墨时以黄墨为主,蓝色少许,此外还要考虑应用那一种黄墨、篮 墨才能复合原稿色相。主色决定了,其他一切颜色都是辅助色,根据主色的需要,逐渐加入辅助色调和均匀,然后把调和均匀的油墨一小部分稀释到印刷要求的程度,用两块小纸片打成小色样(在打小色样时,一定要把油墨打得均匀,并且墨层要打得越薄越好)和原样对照。在对照时要对小色样油墨最薄最淡的地方,才能看得比较准确,否则时看不准确得。在调配油墨色相时,不可能加一次辅助色,就能调出原色样相符得墨色,而是要经过多次加入才行。
  在调配某种印刷品得全部用墨量之前,必须先做好油墨试样工作,只有在确定试样之后,才能进行大量调配。在调配浅淡得墨色时,必须在同一照明条件下进行,例如,同一印件用的油墨,尽量不要既在白天配制,又在晚上灯光下配制。
  九、深色油墨的调配
  一种是用原色墨调配,不加任何冲淡剂。另一种调配时根据色彩分析确定的主色和辅色墨及其比率,称取所需的油墨。先将主墨放入墨盘或墨桶内,然后加入辅助色墨,调和均匀,用比较的办法观看与原样色相的差异,加到色相复合原样为止,记下配比成分和数量各用。
  根据减色法理论,调配油墨时应尽量少用原色墨的种数,否则要减低油墨的亮度,影响色彩的鲜艳。但某些产品对墨色有特殊的要求,常用加入少量黑墨来调配,例如深棕色一般用红墨和黄墨及少量黑墨,利用三原色以不同比列混合调配时的茶色、假金、赤紫、古铜、橄榄绿等一系列深淡不等的色相,在调配过程种必须用补色理论来纠正其色相。例如:某色相绿味太重时,可加入少量红墨来克服;紫味太重时,可加入黄墨来克服;红(赤)味太重时,可加篮墨来克服;如果要求黑墨浓度深,可加入深红、射光篮来提高。
  十、淡色油墨的调配
  凡加入冲淡剂所调配成的油墨,统称为淡色油墨。其调配方法与深色不铜,必须在冲淡剂中逐渐加入原色墨,而且多数先小量试调,待色相达到要求后,再按成分比例扩大调配印刷需用的墨量。
  一般浅色墨的调配,可参考如下配比:
  粉红:以白墨为主,略加桃红、桔红。
  湖篮:以白墨为主,略加孔雀篮。如需深些,略加品篮;如需耐光,可用亮光型篮。
  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墨、品篮(如需偏黄、偏篮、偏红,略加深黄、亮光型篮、桃红)。
  淡雪青:以白墨为主,略加桃红、品篮。
  湖绿:以白墨为主,略加孔雀篮、淡黄(如需深些,略加中黄)。
  翠绿:孔雀篮加淡黄。
  肉色:以白墨为主,略加桔红、中黄。
  米色:以白墨为主,略加桔红、中黄、及微量黑墨。
  象牙黄:以白墨为主,加中黄、孔雀篮和桔红。
  橄榄黄绿:以白墨为主,加淡黄和孔雀篮,略加桃红。
  墨绿:深黄加中黄,再略加深红(如需嫩些,略加中黄,孔雀篮)。
  银灰:以冲淡剂为主,略加银浆、黑墨(如需淡些,加些白墨)。
  假金:以黄黑为主,略加深红、中黄(如需深些,略加黑墨,如需淡一些,略加白墨)。
  金色:以中黄及淡黄为主,略加金粉。
  古铜:以深黄为主,略加大红,黑墨。
  原色墨在冲淡剂中的含量成分,一般用剩余量结算。例如用黑墨来调配的淡灰,色相分析估计是10:3则先称三两黑墨放在一边,渐逐少量地加到一斤冲淡剂中,待色相达到要求后,再复称剩下黑墨的重量,如果是125g中,则该淡灰墨中冲淡剂与黑墨的比例为4:1,即500g:125g。
  上色印刷中的淡色油墨所用冲淡剂,通常是以胶版树脂白墨为主,有时适量掺些铅印树脂钛白墨。往往第一套底色是不加钛白油墨的,在第二套时才掺些钛白,以达到突出底色的粉嫩与厚实的效果。还有采用亮光浆来作冲淡剂,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用这种方法调配的淡色墨在印刷程序上必须把先印底色的一般程序改为最后套印底色的工艺,否则将会造成叠印不上弊病。
  十一、决定用墨量的几个因素
  调配油墨时,要注意合理地掌握用墨量。调配油墨的数量和印刷实际用量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总要略多于印刷的实际用量,但应当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以避免造成浪费。
  决定用墨量的多少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印刷数量:印刷数量的多少与用墨量成正比,印量越多,用墨量也越多,反之则少。
  2、墨层厚度:印迹墨层的厚度,与用墨量也有关系,墨层厚,用量多;墨层薄,用量少。
  3、印刷面积:印刷面积越大,用墨量越多,反之就越少,它们之间也成正比关系。
  4、纸张性质:纸张表面光滑,用墨量就少;纸张表面粗糙不平,用墨量就多。
  5、油墨本身的比重与其用量也有很大关系,如黄墨比重大,体积小,用量就多些;而黑墨比重小,体积大,用量就相应的少些。
  由于上述的因素,要准确地估计用墨量是比较困难的,多数是凭经验参照以上各种因素来确定的。
  十二、油墨厚薄的掌握
  油墨的厚薄决定调墨时使用调墨油的多少,它对印刷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因为油墨的厚薄涉及其粘度及流动度。在一般情况下,油墨越厚,其粘度也越大,油墨的流动性就小,在墨斗内的油墨就不容易下墨,墨辊上的油墨也不易均匀,以致印版上的油墨不能保持均匀一致,并且容易堆积在印版上,还会产生拉纸毛等现象。所以油墨过厚,会造成印刷过程中许多困难,并且难以进行正常生产。
  但是,如果油墨粘度过小,流动性很大,会使因数产品淡而无光,同时由于油墨过薄,使网点吸墨扩大发糊,印品失真,同时也易产生版面拉脏现象。
  由此可见,油墨过厚或过薄对印刷斗不合适。但是油墨的厚薄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这又要取决很多客观条件,也就是说油墨的厚薄应从油墨的性质、版面、气温、机器运转速度及性能、纸张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产品图纹的分布等不同情况来加以调配。
  掌握油墨厚薄的一般情况是:
  1、气候干燥时,所用的油墨厚。
  2、温度高时,用的油墨要厚些,温度低时可以适当的薄些。(也就是说天热用墨要厚些,天冷薄些)
  3、印刷图版,如图纹均为网线,油墨应调厚些;如是满版实地印件,油墨可调薄些。
  4、纸张表面粗糙,质地松软、吸收性大,则油墨应调薄些;反之,油墨应调厚些。
  5、机速快的,使用的油墨应比机速慢的要薄一些。
  以上的调墨情况,只是基本原则,在日常工作中还要灵活应用。
  根据日常油墨的使用情况来看,一般红墨、黑墨应调配得厚些,其次为篮墨。通常图版用得淡色墨、如黄色、淡红、淡篮等均应调薄些。如果墨色对了,油墨调得太薄了,可用少量650固化剂浓缩,其色泽不变。
  所需油墨厚薄可用下式来表式:
  式中:
  η——表示油墨得厚薄度,数值大为薄
  m——油墨自身的性质
  S——印刷品所用的纸张的吸墨性
  V——印刷机的速度
  W——印版面积及性质
  T——气温
  从关系式中可以看到,油墨的厚薄与所用纸张的吸墨性;印刷机速度;印版面积等成正比,即其它条件一定,如果纸张松,吸油性大的,油墨应稀薄点;如其它条件一定,机器速度快的应稀薄些,只有气温与油墨的厚薄度成反比,即温度高,油墨要厚些,温度低时,所用油墨应稀薄点。
  十三、燥油的用量
  燥油按多少比例,涉及到许多因素,如气温,纸张的吸墨性,墨层的厚薄,辅助材料,油墨本身的性质,印数多少等。要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较适当的比例。如果燥油加入量不当,会给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影响产品质量。燥油的用量一般是按以下原则来确定:铜版纸印件比较版纸印件多;冬天比夏天多;淡色墨比深色墨多;后色比前色的多;印数少的比印数多的多。
  下面,把某印刷厂加入燥油量的比例参照数,列表如下,仅供参考。
  注:表示以百分之一左右为好,其中05-墨内本身干性已调节好,故可少加或不加。
  说明:
  1、以白墨冲淡为主的淡色墨,一般加入燥油量的比例可按白墨的比例量加入。
  2、大红、深红油墨中加入红燥油,其用量比上述比例减3/4。
  3、以亮光浆冲淡为主的淡色墨,一般的应以红燥油为主,适量的加入一些白燥油,其比例为:在0℃左右时加3%,在35℃左右时加1%。
  4、在一般的情况下可参考上述比例,如情况特殊,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因辅料加入过多,而影响干燥者,应适量地增加燥油的比例,如印制铜版纸,将上述比例加大0.5%~1%。
  十四、调墨操作
  调墨的操作有机械操作和手工操作,机械操作有搅拌机和轧墨机,手工操作有双手使用单刀调和,也可使用双刀调和。在调合少量的油墨时,单手操作比较灵活。
  1、单刀调墨:①双手操作: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撑住刀柄端部,右手一方面用力来回推拉并控制幅度,另一方面略带向上推的力。在此同时,左手必须密切配合,并使墨刀有换向的翻墨作用。墨刀向右时,墨刀左半部压挤翻合油墨;墨刀向左时,墨刀右半部压挤翻合油墨。
  用刀换向时,刀角婉转且迅速转变。
  ②单手操作:用右手握住刀柄上半部,另用大拇指抵住刀柄的另一面,使用手腕的力量来回推动,其形状有两种,一种如前,另一种,刀半部换向,向上如同向右,向下如同向左。
  2、双刀操作:双刀操作时,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时初步调合油墨,而且是以右手为主。
  操作时,左右手对称地翻合,不仅要将墨盘四角向中间翻合,并且要彻底的将底部油墨向上翻合,这仅仅是初步的,接着利用右手单刀操作的方法,按照“∞”字形继续调墨,利用左手在旁边添墨(将近旁油墨推过去。)

相关标签:上色油墨

联系我们

手  机:13631503579
电话:+86-0755--89569629
传真:0755--89569629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爱联台中工业区

关注我们

  • 手机官网
    手机官网
  • 微信
    微信
Copyright © 2020 深圳市兴华硅胶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88719号 技术支持:华企立方 【后台管理】
企业分站 | 网站地图 | RSS | XML